全美有超过550万户家庭停电其中得克萨斯州受一定的影响最大2月20日,据外媒报道总统拜登批准得州进入重大灾难状态
新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的发展历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安全运行水平低的电网,发展变成全球安全运行水平最高的电网之一,电力供应进入高可靠性水平阶段,形成了“全国一张网”。
中央企业先后攻克“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等顶尖技术,“独步武林”,启动“西电东送”“北电南输”战略工程——
1989年,第一条±500千伏葛沪直流输电线千米的四川与上海联系到一起,拉开了跨区联网的序幕。
2010年6月18日,南方电网创造世界纪录,±800kV云南至广东直流工程投运,是全球首个±800kV直流输电工程。
2018年10月2日,国家电网创造世界纪录,±1100kV新疆至安徽直流工程投运,是全球首个±1100kV直流输电工程。
只“自给自足”并不是中国的目标,公开报道显示,国家电网刚刚收购了智利第一大配电公司CGE96%的股权。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阿曼、智利等多个国家投资运营了十几个大型项目且全都实现了盈利,国家电网近年来跟很多国家的合作体现了中国的国际担当。
今年春节期间,央企电力工作人员坚守在生产运行岗位,奔忙在变电站、线路特巡特护现场,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南方电网全网统调发受电量145.59亿千瓦时,西电东送电量15.17亿千瓦时,较去年春节同期分别增长13.01%、25.13%。
当寒潮席卷而来,当冰雪洒满大地,南方电网工作人员攀上冰雪之巅,不看冰封之城,不赏雪国风光,逆行而上,护线卫电。
在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下,空气中的过冷水滴(雨、雾)碰撞到近地面温度不高于0℃的物体表面而迅速冻结,逐渐形成覆盖物体表面的分层结构的冰壳。这种现象,贵州当地形象地称为“凝冻”。
凝冻灾害主要发生在冬季我国南方山区特别是云贵高原,导致凝冻的气象条件是:冷,气温维持在0℃附近或低于0℃;湿,持续的冻雨、毛毛雨或浓雾,有时候还有雨夹雪;风,适当的风速。
凝冻不单单是一个地方现象,在西南地区以及云贵高原周边的四川、重庆、云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山区也常常出现,甚至在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及福建等省的山区都时有出现。
因为南方山区特殊的气候,会导致输电线路和设备出现覆冰现象。输电线路覆冰会导致冰闪、短路、断线、甚至倒塔等问题进而引发电力系统故障。
所以,我们到冬天特别是寒潮期间,必须要启动抗冰保电,及时去除线路覆冰,保障电网安全运作和电力稳定供应。
在1月初的最强寒潮中,南方电网累计10千伏及以上线路覆冰数千条次,每天出动超过6000人次开展防冰应急工作。
天要凝冻,线要覆冰,这是现阶段人力尚且不能扭转的自然现象。好在,技术一直在进步,年年都干的“抗冰保电”工作,已经实现了从人工到高科技的跨越式飞跃,这份工作,电网人慢慢地得心应手。
什么是直流融冰?调皮的同学请回忆一下,在做点亮小灯泡实验时,有没有不听老师告诫,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池正负极上的?当时导线是不是迅速发热甚至烫手了?
是的,直流融冰的原理跟这个一样简单。是通过对输电线路施加直流电压并在输电线路末端进行短路,使导线发热对输电线路进行融冰。
原理简单,但考虑到电网的真实的情况,输电线路非常长,大电网运行很复杂……所以,“直流融冰”的实际操作,可不是把线路两端接在超大号电池上的那么简单。其背后是大量的科研、开发、应用,可谓科技含量十足。
同是清障小能手的“激光大炮”,也是“融冰神器”,8分钟内成功切除12厘米厚的冰层。图中的激光清障仪现在已经有第五代了,个头更小威力更大
通过背包式激光雷达设备发射出的密集激光点进行空间精准位置测量,就可输出整段线路厘米级的精细模型,也就是数字化的输电线路,对灾害预测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国内电网出现问题时,处理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首先保证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生活生产所需,这与美国供水供电系统的资本逐利特征形成鲜明对比。
在去年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脱贫攻坚中,中国从始至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充分彰显中国制度优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风雨袭来时,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的权威是最坚实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