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作为平台型技术,可与N型TOPCon、HJT等光伏电池技术结合形成TBC、HBC等多种技术路线,xBC(指TBC、HBC)路线被视为光伏单结电池终极技术路线。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将在11月20日举办《BC高端对话》活动,届时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董事长、董事长钟宝申、TCL中环(002129.SZ)CEO王彦君将出席。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的控股子公司Maxeon在技术方面的专利数量众多,拥有IBC电池-组件系列专利。
据“宜宾发布”消息,11月5日,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宜宾高新区、隆基绿能年产16GW HPBC电池片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根据协议,三方将在HPBC电池生产、销售以及有关技术领域展开协作,将于2025年建设完成首期6GW产能。一个多月前,隆基绿能以注入公司资产方式与金阳新能源(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发HBC电池。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合作的核心逻辑,是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增加高效产能,通过技术授权和股权合作,建设BC技术良性发展生态。”
今日领涨和跟涨的设备及新材料企业,受益于下游客户扩产需求,正陆续启动交付订单。
一个月前,光伏激光设备企业公告称,公司与下游龙头签署BC电池激光设备及改造合同,合同不含税金额为12.3亿元,占2023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76.4%。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该笔合同订单从今年四季度开始交付,客户真正的需求在明年一季度达到量产水平并完成交付。由于从设备交付到验收确认收入需要一定周期,该公司认为,有望在明年四季度开始陆续确认收入。
据机构分析,本次订单的激光设备将应用于下游N型BC电池工艺,激光应用更复杂且使用更高精尖的激光源,因此单GW设备价值量较之前P型BC激光设备价值量更高。
“光伏BC电池绝缘胶已经随着下游光伏BC电池产能和销量扩产实现快速地增长。”光伏材料企业(300537.SZ)董事会秘书张启斌近日在接受特定对象调研时表示, 2024年度前三季度,公司光伏胶实现销售额约小五千万元,随着下游光伏BC电池产能扩张、产销量的增长,将直接带动公司光伏BC电池绝缘胶等光伏胶产品的加速增长。
10月31日,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示,目前公司BC设备研发的核心难点为高功率超快倍频激光器。公司的自产激光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优于进口激光器,在精度控制、能量控制上可实现芯片级的运算速度,在稳定性和精度上为BC的应用带来一定的技术优势。“BC电池方面,公司跟行业头部公司合作,目前处于小批量交付当中。”
被视为光伏单结电池终极技术路线的xBC(相较TOPCon技术)工艺流程虽能沿用,但是电池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技术壁垒较高。
站在当前时点,TOPCon是继PERC之后的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的地位的观点已较为明确。据行业机构infolink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8月,已落地的xBC产能约为55GW;而预计到2024年底,TOPCon电池产能有望超过800GW。
隆基绿能7月12日晚间公告显示,为加快推进BC二代技术产业化,根据产能布局规划,隆基绿能拟投资建设隆基绿能光伏(西咸新区)一期年产12.5GW高效BC电池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32.0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49亿元(含部分存量资产改造和利用),流动资金4.57亿元。
据此测算,隆基绿能BC二代电池单GW投资所需成本约为2.56亿元,而目前部分厂家单GW的建设成本逼近1.1亿元至1.2亿元。
钧达股份(002865.SZ)11月7日在回复投资者关于“TOPCon组件和BC组件效率优劣性”的问题时表示,BC电池相较TOPCon转换效率一般会更高,但公司认为当前时点下,BC电池成本比较高,并不具备性价比优势。
目前的BC电池尚处于中试阶段。该公司表示,中试的BC电池转换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未来公司将视行业发展变动情况择机选择推动BC电池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相关企业年内的规划和发布会,目前BC规划产能落地节奏正在推进中。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隆基绿能预计在2025年底前建成约70GW HPBC产能,其中HPBC二代技术产能约占50GW,预计到2026年底公司国内的电池产能全部切换至BC技术路线月,为快速推进济南一期年产10GW项目及优化资本结构,爱旭股份对子公司山东爱旭增资扩股,以13.5亿元现金引入鹊华科认购新增注册资本。